股票工具 | 博客 | 目录 | 搞搞钱学 | 股票技术分析
星期五, 五月 23, 2008

勿轻视一切可能

无意中看到一篇旧文,人民日报记者赵亚辉“重走中国西北角采访”系列文章之一,《图文:百年罕见大滑坡还在继续(当大滑坡冲向小镇时)》刊登于2007年7月20日。

文中描述“在川西北岷山的深处,在北川羌族自治县的西北部偏僻的山区里,在青片河和白水河汇流的山谷中,有一个小小的乡镇,名字叫白什。” ;“2006年12月28日晚7时许,一场百年罕见的大滑坡冲向了小镇。”;“时隔7个多月,我此次重走中国西北角,来到了这个变迁中的小镇。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大滑坡还在继续发生着。”;“据专家说,这里的滑坡正处在一个由量变向质变的过程,至于什么时候发生质变,难以预料。7个月过去了,滑坡仍在继续,仍然没有质变的迹象。”

(以下引用文中图片)

---------------------------

据说“大滑坡遮天蔽日”:

上图引用自:http://blog.people.com.cn/blog/blogspace/2007/0711/zhaoyahui2/200707200230030780.jpg

(如不允许引用请告知,立刻删除)

上图引用自:http://blog.people.com.cn/blog/blogspace/2007/0711/zhaoyahui2/200707200304510860.jpg

(如不允许引用请告知,立刻删除)

-------------------------

连忙查证一下,属实。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也有提及:《滑坡700村民紧急搬迁》2007年01月19日

专家组作出的结论为:滑坡难以治理,只能避让搬迁,灾点险情属四川第一。  

最危险的滑坡地段位于老街场口起往前一公里的白水河边。据乡干部陈勇奇介绍,白水河是青片河支流,往日这里山清水秀,依山傍水的村道蜿蜒通向白什乡的白水、七星、河坪三个村和两个分别投资几千万搞水电的公司,现在这段路已经成了禁区。记者看到,政府在路口设有警戒点,专人守候,禁止村民经过这段路,过路只能绕道从新开辟的便道上进出。

再查地图看一下这“白什”的具体位置,在北川县城的西北角,这次震区之一:

我不是地质工作者,但对于这持续了那么久的大型山体滑坡现象,谁能告诉我它是毫无关联的呢?

现在看来,这么明显的长时间大规模山体滑坡竟然没被联想到地质方面的变化,真是令人心痛,因为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就有不少“坏记录”。

不用乱找,这系列还有一篇记录发生在1933年的7.5级大地震:《美丽的代价:回首叠溪大地震(中国“最美的地震遗迹”)》,再比较一下“白什”和这场不是太久远的70年前的大地震发生地:

当时那场大地震的情形引用原文如下:

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叠溪镇发生了7.5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为6.1公里。城中心部分在剧震发生的几分钟内几乎笔直地隐落,呈单条阶梯状地震的下滑距离达500—600米。

强烈的地震引起岷江两岸山崩,堵塞河道、形成地震湖。崩塌的山体在岷江上筑起了银瓶崖、大桥、叠溪三条大坝,把岷江拦腰斩断,使流量为每秒上千立方米的岷江断流。截断了的江水立即倒流,扫荡田园农舍,牛马牲畜。经过30多天的倒流,因叠溪超过银瓶、大桥两坝的高度,注入叠溪坝内的江水又倒淹银瓶崖、大桥两坝,使三座地震湖连成了一片。湖水随群山回旋绕曲,逶迤四五十华里,最宽处达四五华里。同时松平沟、水磨沟、鱼儿寨沟等地山崩数处,形成大小海子十一个,叠溪城及附近21个羌寨全部覆灭,死亡6800多人。

震后第45天,即10月9日。岷江上游阴雨绵绵,白腊寨公棚地震湖崩溃,江水猛增。傍晚,高160多米的叠溪坝崩溃,积水倾湖而出,夹带泥沙巨石,沿江而下,江中浪头高达20丈许,吼声震天,10里之外皆闻。沿江村镇、田园一扫而光,数万亩农田庄稼被毁。人畜逃避不及者,尽被卷人水中,又有2500多人丧生,造成了我国地震史上罕见的次生水灾。

震后形成的大大小小的海子都相继逐步溃决了。只有公棚和白蜡寨两个一大一小的海子保留至今,人们统称它们为“大小海子”,就是今天的叠溪海子。

描述和当前的情形恍如重现,目前灾区大大小小的“堰塞湖”会否让历史重演呢?

当年的大崩溃发生在震后第45天,今天5月23日,离事发的5月12日只有短短的11天,所以看来事情远未结束!

这系列里面的不少文章提及的一些人和事都是最近这场大灾难的主角,例如:

回首昔日,令人唏嘘不已,往事知多少,此情只待成追忆。

乱乱地写下一堆文字,不是为了声讨谁或秋后算账,而是希望每个人都能记住历史的教训,假如有天身边发现任何蛛丝马迹,为了大家和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多讨论、多研究,尊重科学,才是正确的解决之道。

 

参照:

图文:百年罕见大滑坡还在继续(当大滑坡冲向小镇时)

四川北川县山体崩塌 700多居民受灾无伤亡

滑坡700村民紧急搬迁

美丽的代价:回首叠溪大地震(中国“最美的地震遗迹”)

唐家山堰塞湖库容逼近1亿立方米 3万人紧急转移

图文:政府大院变成市民广场

地震中严重受损的北川县政府大楼[组图]

一个伐木工人的变迁(岷山深处神的五龙羌寨)

汶川大营救:6年前就有地震征兆

 

5月25日更新:

在《图文:百年罕见大滑坡还在继续(当大滑坡冲向小镇时)》后面看到一个留言,貌似专业人士所言,转贴这里作参考:

太令人气愤了,那些所谓的"专家"是干什么的?多么明显的现象?从地质角度讲,那时就是应力聚集阶段,512是应力突然释放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能称为专家吗?为什么不搞明白滑坡的真正原因?尤其是在这种断裂带上,又是板块结合带,构造原因是第一位的,搞区域地质的人知道这个情况吗?一帮所谓的环境监测,都是混呢!


关联文章
28条同学们的留言啦 to "勿轻视一切可能":
人才啊 - 2008/5/23 9:21:00
搞姐所言极是,只可惜:
1.想搞姐这样的人才在国内罕有
2.如此人才难在其位
3.在其位也不一定发挥作用,要遵守XXX的统一部署
laiyi - 2008/5/23 9:21:00
沙发,呵呵!
地震预报争议 - 2008/5/23 9:29:00
搞姐请看
这里面有一些文章,貌似比看到的现实更真实。
美丽新世界 - 2008/5/23 10:11:00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看不破的迷局!
Aaron - 2008/5/23 10:16:00
并不是人才问题,是态度问题!只有大家都各尽其职,认真做好自己得工作,这个社会才能发展,才能少些悲剧!
Karaph - 2008/5/23 10:32:00
的确,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了。
ebug - 2008/5/23 10:34:00
搞搞,想问问你那个地图是在哪里查找的呢?我想看看全局
爱搞搞 - 2008/5/23 11:04:00
四川省政府网站呀
嘿嘿 - 2008/5/23 10:43:00
假如你留意三峡建成后的这三年,就会发现四川气候一直不正常,当然,只是个人胡乱推测,不过以前看过一篇新闻,三峡竣工时本届领导人集体缺席,刻意与此工程保持距离
成子 - 2008/5/23 10:43:00
这次肯定不会像解放前一样了!
所言极是! - 2008/5/23 10:43:00
Aaron所言极是!不过是个简单的态度问题,只可惜,这个“简单”的态度问题,放在我们国人来操作,就变成了复杂无比的形势问题!不讲形势,只会让你死得很难看!动不动就人才的,呵呵,我看除了说这话的人自己不是人才外,别的都是人才,呵呵
fire - 2008/5/23 10:44:00
无语,记得看长平的文章有一句“活着是一种偶然”,感觉在中国犹如此。
far8008 - 2008/5/23 10:48:00
搞搞厉害,一种直觉告诉我你肯定会写点什么,终于看都了你对地震预报的见解。感谢
格拉泽 - 2008/5/23 11:19:00
没有你不知道的未来,只有你不知道的历史.劳记!
Alex - 2008/5/23 11:20:00
昨天晚上刚刚收藏赵亚辉的博客,可惜大家都没重视地震前兆
严重同意 - 2008/5/23 11:22:00
所言极是! - 5/23/2008 10:43:00 AM
Aaron所言极是!不过是个简单的态度问题,只可惜,这个“简单”的态度问题,放在我们国人来操作,就变成了复杂无比的形势问题!不讲形势,只会让你死得很难看!动不动就人才的,呵呵,我看除了说这话的人自己不是人才外,别的都是人才,呵呵

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最缺的是态度、素养。
恐怕没那么简单 - 2008/5/23 11:32:00
我看不是人才的问题也不是简简单单的态度问题,而是站队的问题。站在什么样的队伍里,就得说什么样的话,不说应该说的话要么被统一思想,要么被踢出队伍。这可是个很多人钻天入地都想进的队伍,有想被踢出来的吗?以前或许有,现在恐怕绝种了吧。
sul - 2008/5/23 11:41:00
搞姐这次的联想有点太远啦

《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http://www.engineersky.com/Article/zywz/glgc/200502/421.html

地震是滑坡的重要诱发因素,但滑坡并不能用来预报地震。这关系是不能倒过来用的。简单的推理一下,滑坡顶多就是地面到地下不超过100米的地质活动,怎么可能准确反应出地下十几,甚至几十公里深处的板块运动呢?

有关地震预报,我还是相信目前科技水平不能准确的预报地震,大家就不要在这方面多动脑筋了。能做的就是加大抗震投入,提高抗震科技水平,加强民众防灾意识。
四川地区一直都是滑坡多发的地区,如果以此来做预报依据,估计就不能在四川建城市啦
Arael - 2008/5/23 11:53:00
那边的人民估计也习惯了,谁也想不到会突然发生一次大地震。大概这就是习惯的力量吧。岷江过度开发水电,估计对滑坡起了推动作用。
广先生 - 2008/5/23 13:53:00
强烈建议搞搞此文在新闻媒体上刊登
警示世人
没有不可能,只有不重视! - 2008/5/23 13:57:00
如上。
ps:火炬在上海传递了,巧合的是,昨天又有车“自燃”了,不过不是公交车,是一辆环卫车,知道当局是如何解释的吗?“部件老化”。哎哟喂,看样子是我们缴的税太少了,让我们的有关部门不得不用老化的环卫车!你来上海看看就晓得有多少环卫车是所谓“老化”的车!
少数派 - 2008/5/23 14:34:00
堰塞湖的风险在于:
不确定的滑坡、不确定的降水、不确定的堰塞湖垮塌时间、不确定受波及地区的损失、不确定的解决方案。
以上构成了不确定的风险。而现阶段能够确定的因素是:
通过爆破的方式让泄洪时间确定,通过调查疏散方式让人员财产因素确定。剩下的就是不可测风险了。
========
天灾是不确定的,人祸确实可避免的。别人已经在避免天灾,我们却还在制造人祸。
快到了推动理念革新的时刻了。
ceegoo - 2008/5/23 19:34:00
cool~又上了一课!
12 - 2008/5/23 20:41:00
中国太大了,大大小小的事真是不少,每件事都关注的话也没那么多人力与物力啊!
但是也希望政府从这件事中吸取经验教训,任何的重大事件发生都是有先兆的。
匿名 - 2008/5/24 14:23:00
中国地震局权威发布,地震后堰塞湖崩溃是不可预测的,连美国和日本都做不到,他们还说,这是全世界公认的。我宣布,从今天开始,1+1=4,这是全世界公认的,美国和日本都是等于4,谁说不是就是自绝于人民,自绝于世界,与全人类为敌,公然蔑视科学……(排比句以增加气势)。
anna - 2008/5/24 22:53:00
人是第一位的,应该在第一时间转移危险区的群众。国家的抗灾能力,是需要逐步提高的,不能,也没法一蹴而就。主要就是政府的公信力,群众在何时何地都要相信政府。
匿名 - 2008/5/25 3:01:00
1.搞文引用,专家组作出的结论为:滑坡难以治理,只能避让搬迁
2.sul文原创,简单的推理一下,滑坡顶多就是地面到地下不超过100米的地质活动,怎么可能准确反应出地下十几,甚至几十公里深处的板块运动呢?
1.幸亏是难以治理,说明他们不行,还好,话没说绝。
2.to sul,我最看不惯的,就是脑残去阻挡思维跳跃者的步伐,说我都想不到,你怎么想得到?你妈个屄就不能闭嘴?我水平不高,可惜够骂你的资格,你不说话,我也没什么好说的,因我还有很多未知,问题你像个小丑啰嗦,别怪我比你聪明。可惜,你不过简单的推理一下,就推理错了。
地面上和地面下你以为不是一个整体呢?你丫以为地球为你建造呢?对海鱼来说,海床才是它们的地面。你站在地面上,你就以为你是零点,上下两分界就归你定了。地上的土和地下的土差别很大是吧?地震从什么地方找出口啊?上面你两颗眼睛可以看到的地方长期滑坡,你以为地下就特别硬啊,还说搞搞联想的太远了,你脑太残了吧。
木叶豹象 - 2009/11/30 0:06:00
已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