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是一个奇特的历程,改革开发快三十年了,到目前为止,有的地区房价正号称“超英赶美”,有的地方却仍保持着传统的农业经济,大山沟里不少人还过着自耕自种、靠天吃饭的日子,状况之凄惨令人怀疑那是不是发生在同一个时代、同一个国家的事情。
新闻报道里经常看到闭塞的农村里面农业人口急待救助的情形,不时鞭打着我们脆弱的神经,农民日子那么艰难,一次、两次的捐书、捐钱为什么不能解决问题?怎样才能彻底改变他们的命运?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俺想先举个例子。
上世纪六十年代,咱妈有段时间被“再教育”,发配到广州附近的番禺农村锻炼,那时候的番禺可不是现在“碧桂园”的番禺,而是名副其实的上顿不接下顿那种农村,咱妈在当地和一位农村姑娘结成干姐妹,回广州以后,多年来仍保持联系。
俺记忆中七十年代后期,家里日子好了些,因为只有俺一个孩子,口粮不是太紧,粮票经常有多余,于是咱妈经常攒起来,然后寄给番禺的干妹妹,他们家3个孩子,虽然夫妻两人身体健康,下田勤快,但种得的粮食还是不够养活一家连老人6、7口人,那时候买多余的粮食要凭粮票,所以我们寄给他们不单是几片纸,而是活命的通行证。
后来改革开放,不少港商把工厂从香港迁到广东农村,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番禺是当时其中一个外资厂聚集点,于是咱妈干妹妹一家的地也被村里统一收编,被外资厂征地建厂房等了。
失去了土地的广东农民,日子却比以前过得更好,因为村里把征地款集中存起来,每个月按全村人头平均发补助,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另外,外资厂需要大量工人,孩子们有的进了工厂当工人,有的去城里学手艺归来,他们家开了个小发廊,在改革开放初期就过上了小康日子。
日子越来越红火,记得干姨妈有次来看我们,说:“我真搞不懂,为什么以前天天起早摸黑下地种粮食,却总是不够吃,怎么现在一家人都不种地了,反而能吃饱了?”
这个连字不会写几个、小学都没毕业的农妇可比国内很多所谓农业学家、经济学家高明多了,她提的问题不单是一个农户家庭命运的变迁,还牵涉到了现代经济的基础:
- 怎么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吃闲饭,即降低农业人口的主要因素?
- 中国(不加这个有同学会说爱搞搞不懂国情
)农民失去土地后怎么办,靠什么生存?
- 为什么说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比例的调整是现代经济的发动机?
这3个问题都很重要,想不明白就不能回答股市会不会暴跌、房价会不会继续上涨、买什么股票才是“价值投资”、炒房秘籍等等看似无关的“高级”问题,所以后面都要一一论述,不过本篇想先讨论:
农民失去唯一生存手段:土地后怎么办?
珠江三角洲在农转非问题上的处理是成功的,很少会看到报道说农民因征地问题而引发暴乱,其原因是广东地区农村内部很团结,对于征地款的运用也比较公平。
俺刚刚参加工作的九十年代初期,广州处在第一次房地产热,当时俺所在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即“开发商”)开发新项目的其中一种方法是去近郊征农地,在取得一切政府用地批文后,不算成功,还要去和村里谈征地条件,假如条件谈不拢还是白搭。
比如其中一个项目在广州机场路边,好像是两百多亩吧,当时那里还不算市区,放眼望去一片稻田,公司开发部的人去谈了半天,喝酒喝得天昏地暗,村里就是不松口,一定要N十万一亩征地款,当时那可是天价,但俺们开发公司也没办法,最后还是退让,用高价征地。
不象在城市内所谓的“旧城改造”,拆迁拆到最后可以强行执行,因为只有一、两户人家,执法部门配合就行了。
农村的地是不能强夺的,即使所有政府部门都批准,如果他们不同意,项目还是不能开工。
广东农村内部团结是出了名的,有的地方试过谈不拢强行开工平整土地,结果村里组织几百个农民拿着锄头出来围攻,殴打施工人员,毁坏设备,他们可以天天闹,谁敢动?
他们用“野蛮”捍卫自己的权益,但另一方面,社会也因此得益,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得到保障。
说实话,当时俺可羡慕那条村的村民,广州近郊的农村人口比我们这些城市人过得好。
因为他们得到巨额征地款后,每个月村里按人头发生活费、孩子们读书费用村里负责、每年还免费组织村民去外省、甚至星、马、泰旅游等等。
另外,村里还保留了一定比例的“自留地”,按照每户人口分地,于是每家人都盖个三、四层的房子,自己住一半,另一半出租给外来人员,每月还有这笔固定收入。
那些乱盖的丑陋房子也是广州“宅基地证”房屋的由来。
广州近郊的农民当时每户月收入起码几千元,基本处于一辈子吃闲饭的状态,精神无聊之际黄、赌、毒也随之而生,再加上底层外来人口租用这些缺乏管理的出租屋,使得大多数村留地成为广州治安最差的地段,这是后话。
当时征地时候,按政策规定有“农转非”名额,也即是宝贵的城市“户口”,村里都是卖给外乡人的,村民个个都不愿做城里人,因为如果户口一转,村里给的福利就取消了。
广州三元里、棠下、赤岗、客村等等近郊农村都在这种模式下慢慢变成了城市。
在演变的过程中,确保失去土地的农民有长期生活保障是关键。
农转非、城市、城镇扩大化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大趋势,当看到某些错误的社会舆论鼓吹什么“小农贷款”扶持农村困难户等等的落后观点时(这句话一定有同学反对,俺后面篇章会论述原因),我们自己要有个清晰的认识。
另外,在一些落后地区,没有开发商高价征地,那里的农业人口又有什么方法能够维生呢?
这问题准备后面篇章另外论述。方法不是没有,最大的问题是观念。
拒绝帮助农业人口转变成非农业人口的思想是阻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打个比方,假设一男一女相爱,后来一方变心了,另一方痛苦万分,要生要死,又用道德舆论压力,又用经济惩罚等手段,总要把对方拉回自己身边,哪怕勉强得逞了,人家心都飞了,勉强凑合得个行尸走肉,又有什么用呢?
何况,有时候即使手段用尽,对方还是不回来,你怎么办?
减轻痛苦的方法可以上吊、吃安眠药、烧炭......
但,在心理学上,方法其实很简单:不爱他/她就得了,即“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自己。”
这是灵丹妙药,也是彻底的“解药”。
所以,要真正让中国经济迈入现代经济,就要彻底打破所谓的中国“二元社会”结构(即农村一个经济循环体、城市一个经济循环体),让大部分农业人口逐步转为非农业人口。
只有当农民不再是农民的时候,才能提高“农民”收入,让“农民”过上好日子。
但问题是,农民都不当农民了,谁来养活俺们这些蛀米大虫呢?
下篇准备论述的是:降低农业人口的主要因素
延伸阅读:
左派领导们主要是担心大部分农民变成城市人口,没人种粮食,中国粮食需要大量进口,这样就给美帝国主义卡中国脖子带来机会,所以他们宁可把农民绑在土地上。
===============================
可笑!当年美国一本很有名的书《谁来养活中国》,其中就谈到当中国土地出产的粮食,不足以养活中国人的时候,势必要到国际市场上大量购买粮食。该本书当时还算了一下,如果中国多进口多少吨粮食,国际粮价就要涨多少,然后世界上就有多少人口因为中国的大量采购粮食,买不起食品,会被饿死。到了公元某年,中国缺粮比例继续增加,世界产量大国美国富裕的粮食也不够中国吃了。问题出现了。。。
大牛,建议你多看看书,别总是左派右派的,以免贻笑大方。
当年广东农民富裕的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根源是当年广东剥夺内陆省份。广东利用当年的经济优惠政策,可以大力发展很多非农业企业。这些企业通过生产出大量的产品销往内地省份,获得了经济资源,掠夺了内陆省份的财富。随着财富的增长,相应的也就带动了广东农村的低价。在当时的中国,广东可以说是处于整个食物链的最顶端。就好比现在的国际经济社会,美国产品是利润最高的,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一样,不同的是,我们无法生产出美国的产品,而当年是中央政府不然内陆省份去试图生产。
至于农转非问题我看不可能一下子就全部实现。经济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否则又象当年大跃进了,欲速则不达了。很多美好的想法,并不一定带来美好的现实。当然,方向还是对。但是,这里还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南方土地多是水田,是否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另一个是机械化作业的前提是,大规模的作业,才能提高机械化作业的效率。问题是片的土地否允许土地兼并。从历史上看,大规模的土地兼并,最终会带来社会的动荡。这是个政治问题,不是经济问题。
治国不光是经济问题还是个政治问题,你看董建华不就因为政治不成熟,弄了个灰头土脸吗?每个社会都有很多政治问题,包括美国。所以你看,在美国很多政策,从经济角度看不尽合理,但政治上绝对正确。
别以为没有左右,犯政治幼稚的错误
1.炒美国标准普尔(spy)的option起码半年以上,而且又能挣钱;
2.有1000万人民币自有流动资金,拿出100万去试验,半年后那100万起码还有1块钱以上时候,自己可以决定是否继续。
1和2是“并且”关系。
假如说炒股是100个里面30个挣钱的话,外汇是1000个里面1个挣钱,你认为自己是“时机”高手就试一下吧。
俺自认没这本事:)
搞搞姐,中国现在房屋出售价和出租价很不成比例,出售价很高,出租价却和前几年相比进步不大,能解释下吗?^^
前阵子听姐点拨弄了银鸽投资,结果,,快翻翻了,一个半月。谢过姐姐啦。
另我一直觉得国家的三农政策就是愚民。我就不信那一亩三分地能种出多少GDP来。
土地也是资源,如果不允许经过买卖合理配置的话,就不会有效的提高生产率。看看这么多年了咱们国家还是用牛耕地就知道了。
一个半月翻番,俺都做不到,要向你学习呀:)
理由有仨:1,你举的都是“成功”例子,失败例子你都没看到。比如说,最悲惨的一种情况就是强势乡干部侵吞普通农民应有的土地占用或者转让或者租用费,造成贫富和社会势力进一步的不平等。在这种情况下,限制农业用地随意转让有积极的一面。2,即使是你说的成功例子中,最先富起来的还是权力一族,试问这种倒金字塔式的发展有利于现代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的持续发展吗?3,如何确保你说的“确保失去土地的农民有长期生活保障”,是靠村干部的自觉,还是靠乡里乡亲关系?在经济向上的时候,一切矛盾都能被掩盖,但是如果经济发展稍缓呢?对土地基础设施的需求减少,失去土地的农民生活如何保障?不要忘记,中国5k年的几十个周期大部分是谁来实行的。
虽然没有真凭实据和数据,我个人目前认为现代经济和农业人口/总人口比例下降之间是互相影响的关系,但后者不是前者的决定因素或者推动因素。在这点上,我还是相信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结合中国国情考虑,政治开明,束缚减少,对生产力的推动力是第二要素,而且是奠定现代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石。而农业人口比例减少只是经济大发展的徵兆和结果,而不是“只有……才……”的例句。
这里还有一个大问题,现代经济学到底是什么,特别是,中国要走的将来的现代经济道路能被美国英国日本在她们的经济史基础上所产生的现代经济理论概括一切的吗?我保持高度的怀疑。
该文对于近期中国股市的解读是错的,看我上两篇引用的文国庆那篇吧,他说的和我想说的差不多,我就没写了。
这么多人就不了业,很是麻烦,对于政府还好,但是住民就不行了,偷的,抢的到处有,而且越演越烈。我觉得经济可以解决国家的发展问题,但解决住民幸福还是不太够用。而国民向来以小富即安,说白了就是不太愿意发展。这跟国家的发展有矛盾。
我对决策层的看法比较倾向于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 从49年开始的中国也基本上一直是这样, 东北重工业基地那么多年供给全国的钢铁, 石油换来的是东北现在的落后, 值吗? 宏观来讲就没有什么可说的, 可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来讲就各有不同了.
中国的国情, 应该大家的理解也都不同吧, 既便你也是身在此山中.
就是现在内地农村,基本上年轻人全部去打工了,大量的聚集在了发达地区,而且都是聚集在你所说的城市郊区.
大量的资本和人力的聚集才形成的大城市郊区,怎么在别的地方复制?
就如同半年前我们几个去山西,有煤的地方有矿,有矿的地方有人,有人的地方有生意.
但是我们在河南安徽四川湖北四个省转悠半个月,发现很多地方都空了,只有老人小孩.
基本上不是特别偏远的地方,能走得动的基本上都走了.
农村的穷似乎还是全国都穷造成的,在现在人口流动性这样大的情况下,把农民和城市人口还简单的分离开来,似乎没有意义.
说来说去好像又绕回了提高整体经济水平以及收入分配的话题.
农民不是失去土地,而且放弃土地.
除了少数地方,农村土地面积似乎没有急剧减少.
我脑子乱了,不说了吧.太晚了.
在我看来 这种牺牲是蓄意的 当然也是很恶意的
爱搞搞看到的恰恰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收益的东部
事实上那是绝对的少数 是建立在更多数乡村的败落上的
假设西部也以这样的模式操作 劳动力从哪来?从越南输送来吗?
回到这个题目上来说,我很喜欢看别人谈什么是现代经济,现象,表征,特色,目标,方向,道路等等,但是这个题目和农民问题结合起来谈,事实上就失去了方向。三农问题谁最有资格或者说谁能看的最准确——事实上,和很多企业内部的问题一样——我认为只有insider-outsiders才是正确的人选,是喊出“农民苦农村穷”的那位基层官员,是中国农民调查的两位作者。没有体验过基层的切肤之痛,没有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没有两者的兼而有之,所下的结论,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是偏颇实际荒谬可笑。
现代经济的内涵很丰富,而且每个现代化国家都有其特色。美国的金融监管,日本的财阀正负作用,韩国的现代农业道路,瑞典的福利制度,因为这些都是相对来说都是我期望中的中国所走的道路,由于其大部分信息公开,报道真实,身处自由环境之中,所以研究下其形成和历史道路很有借鉴意义。唯有中国5k年来都没有解决好的3农问题,这个真的只能是留待大量的实际调查、认真分析、环境改善和一步步推进之后才能解决的。
当然,我这个发言没有参考价值,仅仅表明目前我的思考结果。
显然现在来发言是太晚了点,不过,实在是希望能够表达下自己的疑问
是农业经济的发展可以带来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还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带来农业经济的发展,当然了二者有一个相互促进的作用。但是,我想探讨的是,如果是人口的转移带来经济的发展,那么这个转移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总不能说是农村人全跑到城市里面打工了,城市就发展了,中国农业经济就腾飞了吧?
现代经济的依托是什么,说到底还是生产力的增强,否则,我们凭什么支撑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的转变,农业人口又怎么在城市里面立足?
广东农民将土地转让给了能够让土地价值更大化的开发商,最终实现了二者的互利,其前提是这种城市化的进程让土地买卖双方通过土地交易后的再生产创造的价值大于双方的个体价值,但是,这样一种成功的城市化进程只是一个个案,它是否有推而广之的可能呢?
其实,对这个问题本身我自己都很乱,只希望能得到一些有价值的见解就很开心了。
政治和经济并不是简单相通的。
举个例子,某主席经济头脑实在过人,还不是极其轻易倒在大革命中争权夺利的暗流下了?
举国论起,谁不说某主席不死的话中国至少先进40年?
国情与中国特色2字,实在不是非当权者们能够掌握的。
你们只是看到农民悲苦的一方面,难道他们没有快乐的一面.虽然有时他们自己也不觉的,但农民简单的快乐远比城里人的不洁的快乐来的更快乐
我在杭嘉湖平原,地处上海杭州宁波中间,前不久造的跨海大桥,工程队征地存放建材的农田,承包的农民每年每亩给600元。
另外你还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农民失的地现在还是农田吗??如果现在只是集中土地进行粮食生产,那无可厚非,只是农民失的地,多数变成了水泥钢筋,若干年以后,你的子孙吃什么?
缺少的应该是勇于承担责任的中国国家领导
胡锦涛怕事情弄不成 遭后人骂
所以顾着眼前就好 不至于太差
大的改革 可能要等下一任 或者 N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