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宏观经济”,题目很大。
没兴趣?感觉和自己没关系?
你可以不看。
但很多时候每天碰上各种各样的问题想不明白的时候,其实是因为缺少“站在高处往下看”的视角。
例如,网上到处流传各种美国“迫害”中国的文章,说美国将用类同当年对付日本、德国及导致亚洲金融危机的各种方法用在中国身上,“怨妇”言论处处得到相应,看得你热血沸腾,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成果被美国“掠夺”而担忧,同时也为自己的一亩二分四钱宝宝担忧:
现在买房子还是买股票?
买中国A股还是出国QDII?
自己目前行业前景怎么样?公司今年底奖金会增加或是减少?
朋友说一起合伙创业该不该做?
......
一切的一切貌似纷乱,但其中有内在联系。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资本流通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首先要学会判断全球经济这条大船的方向、速度、安全性,然后才能考虑中国经济、楼市、股市等投资渠道,然后是行业经济、公司前景、自己前途等等。
有同学问为什么极力推荐香港的林森池先生,他和其它“股评家”有啥区别?他比那些传奇大师还利害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说说自己的臭毛病。
俺一般不喜欢留意某人背景,不愿意因为是大人物所以就认为其观点有道理,事实上刚开始看到林先生的东西时候并不知道他是谁,只以为他是香港其中一个分析师,但觉得他说的东西很有系统,很到位,是中文金融文章里面少有的。
直到上次那个慈善研讨会,俺去香港大学网站看简介才发现他原来是:
講者簡介:
香港第一代金融分析師 – 林森池先生
1967年畢業於香港大學歷史系。
1972年受聘於英國維高達證券公司(香港分行)為「在職受訓」證券分析員。
1977-82 年,林氏任職獲多利投資服務有限公司(滙豐銀行屬下機構)執行董事,專責管理基金及港股投資。
80 至90 年代,歷任美林證券及瑞士聯合銀行副總裁,主管香港股市分析部門,向歐美基金推介港股。其間,促成美林證券及瑞士聯合銀行成為香港聯交所會員,對香港股市邁向國際化不遺餘力。
林氏從事證券分析接近四分一個世紀,被譽為香港第一代金融分析師。90 年代中期退休後仍心繫社會,於2002 年為香港特區政府財赤「把脈」,首倡發債,其部份建議已由政府落實。
2005 年林氏所著《證券分析實踐》一書高踞暢銷榜首。
要知道金融行业在我国是初生朝阳行业,但在欧美已经存在了上百年,行业内已经形成了各种理论学说,那些手上掌握大钱的投资银行、基金、机构等负责人受的都是同样的训练,所以他们对金融趋势的观点可以说比较容易趋向类同。
国际游资每分钟都在全世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金融市场游荡,制造各种高低起伏的金融波浪,假如我们要知道国际“大钱”们的动向,就要先学习了解调动这些钱背后的人是怎么想的。
你怎么想、我怎么想,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大钱后面的人是怎么想的。
林森池先生的从业背景决定了他曾经是其中一员。
难得他愿意花时间把所有一切写出来,这是中文读物里面少有的,美国这里资料很多,但都是英语的,而且引入国内的那些被我们出版社的负责同学过滤后,总喜欢挑选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书”,对于真正对当前有实战指导意义的其实并不多。
但要提醒一句,成功人士也未必每句话都对,包括林森池先生说的,看东西最重要是自己分析掌握要点,吸收后“据为己有”,所以俺喜欢看不同风格、不同理论的东西。
最后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林森池「如何在股市泡沫中求存」研讨会虽然香港大学不愿意把录音、录像摆上网,但好在香港电台“e 線金融網”的“金钱本色”节目把摘要在前几天节目读了出来,更好的是用普通话读的,节目录音路径如下:
http://www.rthk.org.hk/rthk/pth/ezone/20070716.html
注意:页面上有Wheel同学当时现场做的笔记经林先生过目后的修订版。
假如找不到节目录音的收听方法,请参照《俺受表扬啦》。
这次的作业估计比较难,适合自学能力强的同学。
不知道这些内容在林先生的新书里是不是全部包含了,方便的同学可以去香港买:
《平民资本家——市场错价与股市泡沫》
目前正在看《投资者的未来》,一本好书。
我觉得个人投资最头痛的一个问题有两个:一个是信息不足,很多信息,作为个人投资者来说,很难能了解到,另一个就是,大量的信息很难去逐一分析。分析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行业前景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更很多在那么多上市公司中挑选出黑马?所以,我觉得对个人而言,价值投资并不一定非常适用。
哦,对了还有hull的《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品》也非常不错,只不过在大陆只能买到所谓的改编版,令人不爽。金融工程学很有意思,据说,如果有能力,建立几个比较完美的模型,那赚钱就变成很轻松的事了。
慢慢学,等学了点再回来看股票涨了没? :)
还好万科是我的长线票,庄家给我抬轿爽阿。
搞老师,wheel的链接怎么连不上啊,我想看看那个笔记
如果用google reader可以看到wheel的东西.
林大师说了
- 因 債 券 會 行 先 過 股 災 , 睇 債 券 可 預 測 股 災
- 長 債 息 一 升 , 股 就 跌 或 橫 行
- 6 厘 還 算 安 全 (p/e = 1/0.06 = 16.6), 但 8 厘 就 要 留 意 (p/e = 1/0.08 = 12.5) , 股 市 相 對 會 作 大 幅 度 調 整
我想到类似看过Jim Cramer "Don't Forget About Bonds"(别忘了盯债券),还用了个棒球的比喻
If this were basketball, I would be saying that if you just watch the man with the ball
and you don't watch what the others are doing on defense -- the bonds -- there's no way you are getting to the basket. (大意是盯住有球的--股票,同时要盯关正防守的无球的--债券)
并且强调了
I was trained to focus on bonds because bonds are the competition to stocks, the competition I most fear. (债券是股票的竞争者,这种竞争他最害怕了)
我想请搞搞姐说说股票与债券是怎么的关系与联动?他们说的都是米国的情况,对映到中国会是什么情况呢?国债也是中国股的先知先觉?
呵呵,是新手,债与股都没碰过,没啥经验,就是有这样个疑问,想请教搞搞姐的看法
附
Jim Cramer那文章在
http://www.thestreet.com/funds/investing/10292295.html
朱主动将人民币相对美元贬值目之一的主要在于促进出口,说是金融危机的主谋似乎太过了,全球经济是一盘大棋局,相互的利益博弈主要还是发展自身经济,至于打击周边金融,在当时来说不可能是朱的考虑
应该向1(农业):9(非农业)演变,才能真正让农村人口过上现代生活的好日子。
看来书中自有黄金屋是不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