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美国篇》说过一个美国年轻人的故事,今天把物理距离拉近点,说说香港过去的故事。
1994年,很偶然的机会让我认识了一个当时在广州开高档酒楼的香港老板,下面简称X吧。
X很早以前从大陆移民香港,在香港奋斗10数年,据说从社会最底层通过自己努力(及娶了个富家小姐)成为社会精英,同时积累了不少财富。
当时他回广州投资餐饮业,该高档酒楼在广州数一数二,是所有房地产业老板最高规格宴客的首选场所。
这场所让他非常轻易地认识很多有权有势的人,可他志不在广州。
1994年,中国正在和英国谈判有关香港回归的问题,香港社会当时人心惶惶,不少人卖掉家产移居外国,所以楼价大受影响。
与别人不同,X同学当时非常兴奋,他说香港经济一定会好的,香港楼价一定猛涨,因为中国政府接收香港,为稳定人心一定会把经济做繁荣了,这关乎中华民族的面子问题。
而且大家都是按揭买楼炒楼,如果楼价下跌,吃最大苦头的将是香港的银行,中国政府一定不会坐视不理的。
十多年过去,我仍记得他当初讲这番话时候的激动样子,可能就和传说中李嘉诚当初买地时候人弃我取那种壮志情怀差不多吧。
于是那几年他很积极地收罗物业,香港楼市随着97回归的逼近果然连创新高,俺不由得佩服他当初的眼光。
那时候香港楼市股市猛涨,可市民怨声载道,大家埋怨低收入的家庭永远存不够首期款,房价上升得太快了。
一边是很多人买不起,一边是很多普通人拥有几套甚至十几套的房子。
当时的香港还没有走到美国今天的“零头款”地步,游戏是这样玩的:
- 假设一套100万的房子,30年按揭,首付30%,即30万,存钱或甚至借钱30万,于是你就成为业主了;
- 房价上升飞快,可能不用1年时间,房价上升50%,即市面价150万,比原价高50万,于是你账面利润40多万(要扣除每个月的供房款);
- 游戏关键就在这个增值部分,普通人家只想着一辈子这房子就是永久的家了,在里面装修、搞东搞西,也没有想过卖,所以市场价格如何变动都不关自己事情;
- 但这房子在炒家(不对,应该叫投资者
)眼里就不同了,它不是一个“家”,而是一个能不断价格上涨的东西,所以作为投资者,价格上涨了,第一时间是把这个上涨利润部分先套出来,方法如何呢?
- 房子增值部分叫“房屋净值”(Home equity),香港和美国的银行都提供“房屋净值贷款”(Home Equity Loan),比如上面那个例子本来买这房子时候房价是100万,你借的按揭部分是70万,当房屋市场价上升到150万的时候,就算不卖出,房主也可以把这房屋拿去银行,经银行评估后把增值部分用“房屋净值贷款”的名义重新贷出来;
- 假设这50万的增值扣除各种杂费后银行最终贷给你40万;
- 有了这40万,假设留下10万作为流动资金及付这40万每个月的本利,甚至还可以挪用来供第一套房子的每月供房款;
- 这40万里面剩下那30万,就可以作为首期再去买另外一套100万的房子
;
- 买了第1套,就能买第2套,如此循环不息越买越有钱,很容易手头上就能拥有几套、十几套房子,由于大家都那样做,香港地少人多,而大家都学会了这个“炒房致富”的游戏,导致房屋购买力旺盛,房价一直飙升,手头上越多房子越富有,每个月房价仍然不断上涨,随随便便一套三居室都超过千万价值,那时候在香港做个身家过亿的“普通人”也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
90年代末期,所有香港人都拼命想法买第一套房子,俗称“上车”,当时在位的第一界特首董建华先生忧港忧民,上任后第一时间承诺政府建造8.5万套公房让普通市民尤其是首次置业者能有机会买到房子,怎料1998年这个“八万五”建屋计划宣布没多久,由于受外围资金撤退影响,香港股市狂泻,香港经济大受打击,再次引用一下当时的大盘权重明星股之一中国移动的走势可以感受到那种压力:
回过来说说这篇的主角X同学,香港经济走下坡路时候我已没和他联系,只是从网上看到过法院裁决书,关于他公司和广东某银行的纠纷,他位于广州的酒楼借了银行钱逾期不还,于是1997年双方协商把位于香港的某某物业冲抵所剩欠款,后来银行不愿意承认这个冲帐行为(俺猜因为后来香港房价大跌超过三份二),所以双方打官司。
幸运的是今天他仍做着他的酒楼老板,不知道他1997年有没有结清手上全部物业高位出逃。
可是有不少人却没有那么幸运,例如当年全城瞩目外号“神通辉”的罗兆辉,从一个小小的地产经纪,通过巴结城中富豪联手投资香港物业,然后做到上市公司主席,据说最高峰时候身家超过10亿,后来楼市股市齐跌,他在破产边缘,于是在私家游艇上烧炭自杀,却未遂,变得疯疯癫癫几乎天天上香港报刊娱乐版。
很多普通人也在这次香港地产低潮中受累,别以为买个永久的家,楼价涨跌无所谓,这里摘录一段凤凰卫视主持人闾丘露薇的文字:
“我是在1999年买的房子,因为亚洲金融风暴的关系,当时香港的房地产价格从1997年的高峰已经下跌了差不多四成,听从特区政府的话,因为大大小小的官员出来说,楼价已经到了谷底,小市民可以置业了。”
“签完买卖合约,觉得自己的抉择应该算是英明,因为卖方亏了差不多一百万,把这套不到五百平方英尺的房子,用二百万港币的价钱卖给了我。我觉得自己好像赚了不少。”
“ 因为当时属于高利息时代,每个月还银行的贷款差不多要二万港元,而且还要二十年的时间。从这一天开始,我不是为自己,而是为银行来打工了。”
“只是楼价并没有像政府希望的那样到了谷底,不到四年的时间,我的房子已经跌到一百万出头,于是我成了香港众多的负资产一族当中的一员。”
买房子和炒房子其实都一样的,不会因为你认为这些砖块是“家”还是“投资项目”而有所区别,通过这段香港历史,你学到什么?它和前面提的美国方法最大不同在哪里?
再想想这些方法能不能拿到中国来用呢?(未完待续......)
延伸阅读:
对香港政府公屋资助情况及历史成交价格有兴趣的同学可上这网站:香港房屋署
应不应该要看国家决策 不能拍脑袋“认为”
最大的不同?美国的首付少啊,几乎是空手套白狼,香港的要付出首付啊,这点也够累的了,工薪阶层自己赚至少也的5年吧
唉 同学 你仍在把那堆砖头当作“家”来看
啥叫好房子?能让你挣钱的就是好房子 哪怕是10平米的几十年旧房子
另,这两天总在想股市、楼市泡沫后如何投资
然后自己去读书继续进修
但是一些细节的东西还是想讨教您,因为目前我就在"为银行打工"虽然房子增值不少,但感觉还有上涨空间不舍得放手卖掉,所以想跟您讨教讨教.若您愿意,可以将您的联系方式发到我的邮箱来,行吗?
e-mail:[email protected]
此致!
我看到提供20%首付 30年的房屋贷款
房屋净值贷款意味这样:
100万原价,你30万自己首付,借70万银行贷款,假如房屋增值成150,能让你借出50万左右的就是房屋净值贷款
单独辅导没时间 还是留言大家都看到好
小的二手的,20%首付,30年贷款,两个人省点用存款3年够不够?
1.我觉得完全可以学习香港的方法,去银行贷款来投资,只是投资板块不一样,现在股市好,就到股市去吧~比如贷来30万,留5万在手头来付每月的返款和流动资金,那我短期内不就有了15万的投资股市的资金。最重要的要永远记住,有投资就有风险~?
2.最不同的的地方就是需要“上车”。
国内银行都要抵押的
呵呵 终于开窍了
另外那个美国小伙儿辞掉了工作就失去了稳定的现金流入。
不错
“房子的租金收益和银行的借贷利率应该相差不远”
你在什么城市?
另外那个美国小伙儿辞掉了工作就失去了稳定的现金流入。
爱搞搞 - 4/28/2007 4:19:50 PM
“银行的加息对这种有多套贷款买房的人来说生死攸关。”
不错
“房子的租金收益和银行的借贷利率应该相差不远”
你在什么城市?
----------------------------
没写清楚,我的意思是应该找到这样的房子,即房子的租金收益和银行的借贷利率相差不远。
我在深圳,看来只有买农民房才可以做到这点了,’好房子‘不是好房子。
确实,投资时候无论是房子还是股票,用杠杆风险大但回报也大,关键是什么时候用。
(解决方法:经常刷你打交道的银行信用卡,并且按时返款,这样可以比较快的积累信用值,不好的信用要等七年左右才会消除噢。)
TO chong2
同意大致观点,投资本来有风险。看你怎么看待人生这场游戏了?赢又如何,输又如何?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撑死胆大饿死胆小?。。哈哈。。我觉得我应该在年青的时候“奋斗”一下,不然二十年后会不会后悔今天没有做这件事?
你这房子已经全部供完了?现在是房产抵押贷款?贷款年利率是多少?
“看你怎么看待人生这场游戏了?赢又如何,输又如何?”
我同意
搞姐可以网上查查"转按揭"看是否我理解正确.
其实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跑到银行问问 因为中国银行的网站资料不全
贷1-3年的话,年利率是6.3%。。我把这次冒险日志发到这里了,有兴趣看看:
和美国最主要的区别是: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比较稳定,香港那时属于动荡时期,所以变动比较激烈.
目前我们国家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比较注意,市场应该会稳而渐长.
至于能不能在大陆用这样的方法,完全是看个人的思想观念,"用别人的钱赚大钱"在哪里都是适用的.只是看你敢不敢
哈哈 同学 任何国家地区都有房地产破灭的时期 美国过去曾经经历无数次了
中国珠江三角洲其实早经历过了 你们内地没感觉
招行在银行业中业务算最为突出了。
平安周五开始动了,希望你还没跑,假如有余钱可以考虑加码,它比较稳。
刷信用卡买退现金?好像这方法不行吧?买完打折卖掉?
在美国好 每个人都经常收到零利率的几个月到半年贷款 开一张新信用卡会获得零利率的一年期贷款 说是给你用来还别的高息信用卡贷款或是给你消费用 俺也经常拿这些 最没用的时候用来存定期挣利息 哈哈
哈哈 你这同学受中国传统 假道德 教育毒害太深 有空写篇点醒你
理由:1.大多数股票已经上升2-3倍,价格远远大于价值。
2.大量散民贷款,借钱入市。将来一旦股市泡沫破灭,后果严重。国家不可能坐视不理。
3.股价越高,大非小非减持意欲越强,必然导致股市供求关系发生变化。
有多少同学真正学习了国家的最新精神呢? 我看香港同学学得最仔细
你们有看过这次两会视频吗?有自己亲耳听温总理答记者问吗?
俺把温总理的第一段答记者问听了不下20次:)
本来我也非常看好后市的,但一个股票搞得我没有了信心:000970 中科三环。这个股票07年2月28日(大跌后一日)收13.60,直到4月19收15.43元(这天受到可能加息心理影响,股市大跌,这股票反而抗跌),两个月时间其他股票都翻番,他还维持13-15水平,平台整理!呵呵。
4月20日,这股票突然发力,追!当日涨停!(后打开涨停,升9.55%,收16.90)。后两个交易日,两条阴线,直接将前天的大阳线遮盖,4月26日,逢高全部出货,还好!一身冷汗!
后反复求证,得出结论:一个盘整了两个月的股票,突然发力,追进后,反而套牢。只能说在涨停后的几天,庄家突然改变注意,做多意欲不强。why?值得深思。
你从大象的一块死皮去看大象马上要死了,这叫啥?
何况谁说股票价格就一定个个升?美国股市个股没有跌停板 还有一天下跌60% 一个月内宣布破产的呢
你有没有看你那中科三环摇钱树:
经营业绩(万元) 2007-03-31 2006-12-31 2006-09-30 2006-06-30 2006-03-31
每股收益 0.04 0.28 0.21 0.14 0.06
这季度果子都比去年少了 买股票是买未来果子产量的预计
你没认真学好钱学
罚你去找平安保险比较一下
000042深长城 4月26日出了06年年报0.31每股收益,05年0.57的每股收益。差不多一半的降幅。06年年报出来,第二天涨停!
涨与不涨,完全在庄家掌控之中!
2.这次的“冒险行动”虽说我看得开,但也想理性一点处理事情,不能瞎跟。很希望可以和各位同学一起学习进步,可以的话通过个邮址发寄件交流:[email protected]希望冒险的路上可以得到爱搞搞及各位朋友的帮助~
3.回chong2的话:你觉得钱术不是人生价值,那是你的想法,每个人想法不一样。
2 没时间单独聊 我回关注你blog的
还有这规定?
如果不是这样开店把自己房子卖给自己老婆最方便 哈哈
---
1994年,中国正在和英国谈判有关香港回归的问题,香港社会当时人心惶惶,不少人卖掉家产移居外国,所以楼价大受影响。
--
1994年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但却是1984年谈的香港回归。
这句话应该算是形容不当吧 97年前大部分人都在考虑卖资产移民加拿大等地却是事实
这样说来,股市跌,楼市就会跟着跌,这是连锁反应.就听栋笃笑说连街市卖菜的都在说我有套房! 当时真是疯狂年代!
对于1,其实爱老大已经给出答案了,就是投入到有杠杆作用得投资中去,比如房地产;
对于2,觉得要投入到变现能力强得投资中去,比如股市,期货;
对于3,富爸爸中有讲,归纳为两点:1:学习,学习,再学习;2:实践,实践,再实践(最好破产1到2次,哈哈)
你好像还是没明白闾丘露薇同学那段文字
即使是自住,在客观上来说也是在进行投资,
只不过你拿来自住,没有看到它的增值/贬值面而已。
推广: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有资产,不管你是不是有意(主观的)利用它的“增值性”拿它来做为
赚钱的工具还是被动的接受它的“贬值性”所带来的损失。
请搞老大指正。
你的后文我等的花儿也谢~~~~~~~~~~~~~~~~~~~~~~~~~~~~~~~~~~~~~
跟升值导致的二次贷款有很大区别!大陆奉行的制度都比较死板,就像官僚制度一样。并不像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社会里的那么宽松~
不过这样也很大程度上避免财务上的危机!
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投资和自住这样的概念。购买房产是为了置业,是理财!理财才是最重要的!另外投资,作为初衷至少应该保证是留住钱,而不是赚钱!
你至少应该明白刚性需求和弹性需求的区别吧!说这话的人难听来讲,根本就是没头脑人云亦云!
还有那位说什么“况且那些钱术,并不代表生命的真正的价值”
我瞅这话就来气,都什么年月了。还用这老掉牙得陈词滥调,摆明清高的作风。竖起立场,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只是物质之类的话。
整个一文革产物,或者是虚伪。也许是假清高!
对,人作为万物之灵首。是应该有很多的追求,不应该太过于追求物质。需要很多的精神追求!
但是,精神也是需要物质基础来支撑的!你总不能说人不是吃饭长大的,喝水就能长身体。不嫌空阿,亲爱的同志!这简直就像拿着锅碗瓢盆闹革命一样,纯粹就是理想主义的心灵安慰。一般是无产阶级常用的词,类似房奴、卡奴、车奴、守财奴、购物狂等群体。经常为自己找借口的时候,就用你那种相似的话!
创造财富是一种责任,对自己、对家人、乃至整个社会都有关联影响。
要是把这种思想长期滞留在脑内,会让
你给的答案是:承认失败
后来到事业单位上班感觉混混沌沌 失去了方向
看了你的文字 激起了 我对金融原始的兴趣
似乎也指明了方向
在此说谢谢啦~~~
咳,转按揭就是把你的负债转移到别人身上。如果房价上涨,直接赚取差价。很简单的道理,楼上的那位同学讲复杂了。估计是学文科的高才生,要不就是太认真了
人家讲复杂的那个俺很快就看明白了,你洋洋洒洒写了那么多 ,没一句有用的
好房子首付也是相当困难~
唉 同学 你仍在把那堆砖头当作“家”来看
啥叫好房子?能让你挣钱的就是好房子 哪怕是10平米的几十年旧房子
--------------------
说的好,要主动去寻找机遇,不一定是房子,只要是有回报的,什么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