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题目是不是让你忍不住点击,但同时心里又充满疑惑?准备上当受骗看两眼然后把这个窗口关掉?
空手套白狼,谁都想啦,好像那是传说中“大人物”的财技,哪是我们普通人可以玩的东西。
你是这样认为的吗?
这次想错了,下面爱搞搞就准备讲一个新鲜滚烫的真实案例。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著名的“富爸爸穷爸爸”系列,这位畅销书作者出了无数开脑投资指南,俺也曾略略拜读过2本,最初看第一本的时候很激动,但看完后却更迷茫,因为看了半天也没有发现他说的具体是用什么方法挣钱。
这个疑问一直存在俺心里直到最近看到一个故事。
2005年,一个名叫Casey的美国年轻人,通过学习几乎所有市场上关于房地产投资的课程,包括“富爸爸穷爸爸”的著作,受到很大启发,于是全力投入“地产大亨”的行列。
他身无分文,还欠信用卡公司2、3万美金的债,却能在8个月内陆陆续续购买了8所分布在美国4个洲(差不多等于中国的省)的房子。
咱们先来参观一下这些房子的美丽照片感受感受(只有6个物业的照片):
![]() |
![]() |
Burdett Way, Sacramento CA | Larchmont Dr, North Highlands CA |
![]() |
![]() |
Muncy Dr, Modesto CA | W 10250 N, Highland UT |
![]() |
![]() |
Guadalajara Dr, Rio Rancho NM | Angleridge Rd, Dallas TX |
他怎么能不花自己一分钱买到这些美丽的房子呢?
这里先要交待一个背景,美国政府为了帮助国民实现所有人都能拥有一套房子的“美国梦”推出了许多优惠措施。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房屋贷款政策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当道的18年里发明了。
以前大家买房子要预付10%到30%的头款,其余部分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但很多中低收入的家庭抱怨说房屋价格的上升速度远远超过他们的储蓄,所以导致中低收入家庭一直不能够买上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这说法象不象咱们当今中国社会的舆论
?)。
于是政府联合金融机构推出爱民措施,允许大家连那以前最低的10%头款都能借贷,这样就保证了每个家庭都能买上房子,只要你每个月供款就行了。
这种不需要头款的买房方式叫"No money down",也即“无需头款购房”,房款所需的贷款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原始贷款种类部分,即"primary loan",而头款那部分称为"subprime loan",也即现在媒体中经常提到的“次贷款”。
这位Casey同学就是利用这类“零头款”方式,从2005年10月到2006年5月短短8个月的时间买了8所单门独户的住宅。
具体怎么做呢?
他买第一套房子:
- 房屋售价36万美金;
- 他和屋主讨价还价,说你这房子这里要补那里要修,最后屋主同意买卖成功后退回3万美金给他装修房子用;
- 银行贷款36万给他买这房子;
- 屋主收到36万房款后真的退了3万现金给他现金;
- 他用那3万元的大部分还清了自己的信用卡债务(这些是以前的消费欠下的,和买房交易无关,不过据说其中有一部分是为了去学房地产投资课程所欠下的债
);
- 同时用最短的时间卖出了这栋住宅,售价是原价36万;
- 因为美国房屋交易手续时间比较长,这房子从买入过户成功到转手卖出用了3个月时间,期间他只付了1个月的供房款(俺估计大概2千多美金),在那3万装修款现金中支出。
假如不考虑所得税(美国税率比中国复杂百倍)和其他杂费的话,他这次交易基本自己不用投任何钱,还从中套取了2万多美元的现金。
这就是俺上篇说的“空手套白狼”。
尝到甜头后这同学一发不可收拾,全美国到处跑投资房地产。
本来一开始还进展顺利,后来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走低,这个十个锅八个盖的把戏玩不转了,令他最高峰时候背上超过一百万美元的账面亏损,同时手上大部分物业面临被银行没收的命运。
他的故事现在很有名气,电视台还把他作为一个案例证明美国面临的房屋次贷款危机(点击下面图可以去观看这段CBS电视台的新闻视频)。
怎么样,爱搞搞没有忽悠你吧。
“这就是借别人钱的危险!买卖投资最好还是用自己的钱。”
这是不是你现在的观后感?
可惜,这想法错了。
虽然Casey同学在投资房地产的过程中走错了很多步,但唯一没有错的是借贷!
否则你想一个身无分文的普通人什么时候才能拥有一栋房子呢?
象我们先辈那样?等差不多退休的时候才有能力有套房,没能享受几年就仙去留给后人?
还是现在生活好呀,一个普通人都能有机会成为地产大亨。
可他确实做错了,我们通过总结和学习他的错误就能避免我们自己以后犯错。
知道他最最最最最最最最错在哪里吗?
放心,这次题目没问题,正确答案只有一个。
留个悬念,欢迎留言继续讨论,答案以后公布。
故事说到这里暂告一个段落,剧情还没有结束,他能不能理顺这团乱麻呢?
俺没本事帮他忽悠,这位同学自己一五一十告诉你,天天都有新的进展,有自学能力的同学请挪玉步到故事中主人翁的blog继续学习:I am facing foreclosure.com。
是不是意犹未尽?
心想只有美国才有这样的好事?别的地方呢?在中国能不能也用类似的方法空手套白狼?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后面2篇......。
呵呵,先沙发然后慢慢看。
有时候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的确是有效的,但是要看准时机。
假如是真的就要小心了 这是楼价下跌的先兆 不过最好的方法是看附近售房中介里挂牌出售的房子成交速度
PS:
主人翁的网站打不开,不知道是不是因为GFW
衡量资产的价值一般有两个尺度,一个是现值,一个是流动性,所以100W的现金就比100W的房子更值钱,因为现金的流动性是第一的。
短融长投的资产运作手法就是看到了资产现值的快速增加,却忽略了资产流动性的快速降低,使得风险成倍放大。
在这个例子里,房市的整体涨跌不是那么容易判断出来的,系统风险是无法规避的,只能想办法增加自己的抗风险能力。所以感觉他把第一笔收入大半拿去还信用卡的债务,而没有充分利用信用卡的借贷作用,增加手头资产的流动性是他犯的一个错误。
对这个不了解,实在没有把握,期待下文……
另外,交易都是有成本的,就象摩擦对机器的损耗,这点在规划的时候就要考虑到,特别是在中国,交易成本真不低,前不久亲历买房,让我印象深刻
1.跨省投资。
2.资金分散。
3.没看准时机
4.房子转手手续太长
呀,还是搞不懂
假如是真的就要小心了 这是楼价下跌的先兆 不过最好的方法是看附近售房中介里挂牌出售的房子成交速度
那楼价上升的先兆是什么呢?我更关心这个,哈哈~
那个美国人最大的错误在于对趋势的判断错误,美国房价的趋势是下跌的,他还搞那么大,房价出现拐点后应该及时收手
和炒股一样,开始尝到甜头,可大方向一变,没人接盘,最后站在了高岗上。
★★★★★ ★★★★★
★★★★★★★★★★★
★★★★★★★★★
★★★★★★★
★★★★★
★★★
★ 迅速获得心理占位效应,我做楼底
考虑到他手里只有信用卡资源能帮助他增加手头的流动现金(房子应该没有办法再抵押了吧?)以降低还贷风险,可以考虑多办理几张信用卡(不知道美国是否可以?),滚动借贷,最大限度的发挥信用卡的融资作用。
表面上最短時間出售節約了還貸的錢,但是同時也使整個投資過程的利潤只有第一個客戶給的回扣。而房子的價值沒有增值,實際上還是負的。因為交易成本和時間成本。
如果在合適的時間出售給合適的人,他應該賺的更多。
假如房價下跌,停留手上越長時間虧損越大,還要每月投入供房款,很快把自己現金用完了,就陷入困境了。
期待中!!!!
博主的回复还真是及时,赞一个先:)
这房子从买入过户成功到转手卖出用了3个月时间。
这两处有矛盾的地方。
刚刚想了一下又感觉他最大错误在于他的频繁买卖,从富爸爸系列里可以得知,现金流最重要,并且财富的多少在于其中的被动收入,他应该买下以后享受所得到的被动收入,而不是马上卖了然后再买别的,这样的话永远都积累不出自己的财富。
复杂啊,可能性太多了,等待后边的2篇……
aigaogao is 金矿
出租
若出租给一人:租金>月供,没人租。租金<月供,自己倒贴钱。
我想可以出租给多人,每人租金小于月供,而总和大于屋子的月供。
我的判断是这样的,从来就没有只涨不跌的商品。其次,看sina新闻版上的广告有段时间(包括现在大部分)都是房产广告,最后,每次路过国贸桥,发现最大的四块路边广告牌都被房地产商霸占了。
哼哼,我倒是要看看什么时候否极泰来。
最近,家里有个亲戚,在国内准备开个煤矿,他有这个资金,现在家里强烈要求入股,他也同意了,我现在想咨询一下这个事情。应该怎么样来考虑?
值不值得做:
1.这煤矿能挣回报率如何?参照类似规模在同一个地区;
2.有没有政策风险 开矿权谁批出来?会不会突然被上级宣布作废?这在中国不得不考虑
3.假如回报理想,开采权在可预见时间内有保障,你那亲戚能否胜任管理工作?他有没有同行业工作经验?他有没有独立经营企业的成功历史?
4.前面3个都通过的话,就考虑这个亲戚可不可靠,他会不会以后把你那部分利润给吃了?你用什么方法才能保障自己的利益?
合同范围内:
5.你投入部分股份占多少?以后该企业运不允许增加股东?
6.整个企业投入需要多少钱?流动资金需要多少?盈亏保本线在哪里?
6.企业挣钱怎么分?挣到A元怎么分、B元怎么分......
7.亏钱怎么办?假如前期亏钱的话,每月估计要预备多少?谁负担?如果超过预计的亏损期怎么办?
这些问题都要提前写入和亲戚的合同内。
可能看完这些我随意写的问题你已经晕过去了,1-4任何一步有变数都可能导致你的投资血本无归。
俺感觉:比买A股市场上的煤矿或者原材料板块股票风险高多了:)
刚才又通过链接看了Casey同学的博客,看来投资目标的选择是很关键的问题。
当然他也花了不少篇幅来叙述自己和CASHCALL之间的问题,并说自己在这上面犯了不小的错误,借贷融资的具体操作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可能就是进行房产投资的时机了。
控制风险,控制现金流.确定自己的投资目标.对市场的预测等,这些都是他没有做好的
欢迎您去http://www.tianji.com做客。让天友见识见识这位才女。
大势上判断失误 在牛市高点得到甜头,迷信了自己的操作手法。结果在市场转阴的时候反而去扩大投入.最终在阴跌中损手烂脚。
在大势好的前提下,只要你肯去操作,一般来说都可以获利。(最近广州街头常听到的话是"你那支股票涨停没有?")所以大势判断是最重要,最基本的。
但需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迷信市场和过去。
同样是贷款买房,有的房增值多,有的房增值少,所以融资手段也不是最重要的
如果说投资时机是天时,融资手段是地利,投资目标选择是人和。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其实,我在前面的留言里对三者的排列顺序也表达了我的取向,呵
不知和搞搞的观点是否相合?
风吹雨总结得很到位了……基本上作为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现金流的控制和管理。其它都还好说。不知道爱搞搞要强调的思路是不是指……
俺只能很责任地告知,无论是谁,无论你买卖的东西是股票、房子、外汇、邮票、古董等等,无论金额大小,只要是牵涉到“低买高卖”、“借钱投入”,那么在行动之前就应该把帐算清楚,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底线在哪里。
说得不错 但再怎么谨慎仍然可能判断错误 怎么办?
止损。
我觉得应该等 第一套房子卖出之后,在买第二套房子。
这样做的理由如下:
首先借贷是随时都可以的,但是房价会受到市场波动而变化的(直接影响自己的买入价);
其次有人接货,才能表示钱赚的到手,否则都仅仅是纸面的数字。
最后要保留足够的钱,保证卖不出去,自己也能撑得住。
当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走低时,借贷利息已经比借贷盈利高的时候,他应该要注意了。
还有就是借贷融资的具体操我一点也不懂,能说几句吗?当中的手续费的多少,过程想了解一下,我想有了数据,对这个东西也能了解个大概吧。
还有就是房产投资的时机,目标,怎么判断呢?(有了时机,目标风险是不是小点呢?)风吹雨老兄说的问题是问题,就是不知道怎么去判断个大概。或者说有哪类书可以参考一下?
google+去银行问问
借贷买房子--->房子二次抵押--->金融市场获利---->赎会抵押房产--->继续抵押或者将房子售出获利.
比较糊涂。但是有两点印象
1. 他后来不断买的房子都是为了填前面的窟窿,感觉他被逼着往前走。
2. 他买房子本来是为了差价,但是这个差价常常因为各种原因变没了:要么是被拖着卖不出去,要么是设计丑陋,要么是修缮费远高出估计。
期待搞搞公布答案:-)
我可不可以猜,错就错在他是个新手 =。=
文中有言:有些人的确是.其它人则确实将他视为房市泡沫的最糟范例.批评者指出,投机者骗取贷款,拉高诚实购屋者的成本,最后房子被查封又连累附近的房价.最普遍的指控是Serin撒谎取得贷款已经构成加州和联邦的诈欺罪.
网友评论之一:我很惊讶这段话,因为现在中国楼市里存在大量这样炒作房价的人,而且多数都成功了。难道说这在美国是很让人不齿的事情?
搞搞怎么还不公布答案?
要写的东西太多了
我记得富爸爸的财务自由之路里说过
当你没有找到能为你的行为买单的买家时,就不要轻易付出,否则会面临不确定性的危险,这是保证现金流的一个重要原则。不知道这位同学是不是死在这里?
贷款36W,大都是需要抵押,虽然有些银行可以允许用你将要购买的房子抵押贷款,但是这种被抵押的房子在还完款之前是不能用来再出售的!
卖出:36-?-?-?-?-?=32
钱从哪里来?
不好意思
只是个人观点
QQ:478258304
看着看着就看到了最后
可是看到最后都还没公布答案
很想看看最后的答案分析
迪拜顶级房地产开发商DAMACwww.damacproperties.com(中东地区最大的非国有地产开发商),需求楼盘代理人员。签订正式代理合同,任何提供客源的人都可以拿到5%-7%的提成。
请联系:Mob.00971-50-1012608 Email:[email protected] QQ:75510696
很简单,自己提价卖给自己。
爱搞搞 - 4/28/2007 7:15:00 AM
哈哈
--------------
中国人的做法哈,看来美国小伙需要补补中国智慧了
不过,现在开发商这招也玩不动了吧,个人还是可以的,大不了套了钱房子扔给银行,不做刁民发不了财啊
他先是把自已居住的房子卖给父母(其实只是走了一个手续),从银行得到了30万元的贷款,然后按揭贷款买了3套商品房,他把这3套房子全部出租出去,租金足够支付月供.而他父母所要"支付"的月供就由他每个月给银行存钱,通过这种方式,他盘活了自已的固定资产,随着房价的上涨,他购买的那3套房子出售就可以一次性赚到不小的利润.
我觉地不管怎么样。先找个伙伴吧。
有伙伴,想怎么搞怎么搞。有主意一起出。有问题一起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