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基金一向给人不好的印象,因为它们经常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掀起狂风巨浪,利用价格的剧烈波动挣取大幅度利润。
但最近美国出现一些怪事,好几个活跃的对冲基金联手用大股东身份控告某些上市公司管理层“不作为”,要求撤换管理层或把公司出售卖个好价钱。
本月初有个叫“Take-Two”的老牌游戏公司就被几家对冲基金联手声讨,他们合共手头上持有超过百分之四十六的该公司股票,于是公开叫板公司管理层,说要开除公司主要管理者,因为他们不作为导致公司业绩不好,管理层期权作弊(前任CEO已被美国证监会定罪被处罚)等等。
这件事情到目前为止还在进行中,假如真的如对冲基金方案,该游戏公司被迫出售的话,那这帮家伙就挣大钱了。
所以他们频频出击,最新发展到今天为止已经朝第6家上市公司举牌。
在今天最新的这份针对上市公司eSpeed的申诉书里面,洋洋洒洒一大堆列举公司主席利益冲突、公司股价上市后大跌而主席却拿高薪和或分配免费期权、对2007年预计支出数目偏大不合理等等,总之最后就是用持有公司股份9.3%的股东身份向美国证监会要求批准独立审计该上市公司。
共5家对冲基金持有9.3%的eSpeed股份,最早买的日期是2007年2月15日,就是说在这一个月内收集的,原来在最近的全球大跌市中这帮对冲基金可没有闲着。
在美国收购、并购可是最好赚的买卖,在上面那份针对eSpeed的申诉文件里面,列明了其中一家对冲基金就是专干把公司倒卖的生意,经它手的已经有20多家公司被重组或并购。
看来对冲基金又找到一种生财之道。
它们的手法不外乎找管理层犯了错误(如期权日期倒签)、股价长时间不寻常下跌、公司业绩财报在行业同比中有作弊嫌疑的上市公司,然后买入股票,再向证监会递交申诉。
它们就像一群专门攻击虚弱个体的豺狼,随时随地向弄虚作假的上市公司下手。
从这点来看,俺到挺赞同这种势力的存在,上市公司弄虚作假很难防范,政府机构也不是随时随地能及时监管,但假如有帮能通过管制这种行为而取得利益的群体存在,能为小股民挺身而出,对那些想钻法律空隙的不法上市公司高管也具有警示震聂作用。
不知道中国概念股里面哪个会第一个胜出充当被诉对象?
延伸阅读:
《Take-Two investors plan board take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