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以为自己不爱学习,学习成绩中游、最高学历中专、以不用读大学为万幸是最好的证据。然而,回头看看走过的36年才发觉,其实我很爱学习,只不过不喜欢别人教,我喜欢自学。
作为70年代罕有的“独生子女”,我却“不幸地”没有享受到任何家庭的纵容,父母因为职业关系没有时间带我,于是从3岁起,我就被送到全托幼儿园,在那里数日子消磨时间,每天都盼着星期六早日到来,总是太阳下山后才看到母亲或父亲的身影,然后星期一清晨又在哭闹中被父母连哄带骗软硬兼施地“押解”回去。
孤独陪伴着我,长大后听说这叫独立。
于是我也就习惯了独来独往,以至成长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学会与人交往,人多的场合总有点不知所措。
更惨的是,从小学开始我因发育早读书期间一直很胖,胖子经常有意无意地被小朋友们冷落,别人没有了小伙伴还能和自己的兄弟姐妹打闹,我没有,只好自己玩。
由于胖,体育游乐是没戏了,那年代整个中国社会普通家庭都没有电视机录音机之类,能玩的勉强只有书,我们住在父母单位大院,那里有个小型的单位图书馆,于是我迷上它,一放学就跑那去,在那儿比做作业有趣多了。
文艺团体图书馆基本没有小人书,都是专业书籍,妈告诉我她小时候喜欢看侦探小说,于是我也学着从侦探小说下手,看完整套的《福尔摩斯》,又发掘了更好看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系列》;古典名著不知道为什么不爱看,记忆中只勉强“翻”完《红楼梦》,就是一看到作诗的片段就翻页那种。
最后迷上了武侠小说,常常打电筒在被窝夜战,把金庸、梁羽生等人的系列都扫荡完了,记得曾经对也爱看武侠小说的外公说:“放心吧,你死了我会烧武侠小说给你的。”
到了读初中的时候,有段时间经常去外婆家住,往往是半个月在那,半个月回家,外婆家在文明路,那里集中了广州当时最大的广州图书馆和中山图书馆,我很喜欢中山图书馆,经常在那里消磨大半天,看的书杂七杂八,到处瞎逛,走到“科学”分类就看“科学”,走到“管理”也顺便“管理”一下,没有明确的目的,更与我的学业无关,上图书馆就是为了“玩”。
很感谢家里一直对我的学业没有任何要求,总是顺其自然,于是我应付学校就采用得过且过的态度,在我眼里,别的同学为了考满分每天放下书包就捧着课本的样子真很“傻”,多几分、几十分又能怎样呢?
现在想来,反而我的图书馆“玩具”为后来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为没有“老师”逼着我拿起哪本“课本”,当我在茫茫书海中拿起其中一本时候,纯粹是我想“玩”它。
乱七八糟的书看多了,很容易练就了“相书”的本领,翻几页就知道它合不合我意,这本事在我自学“玄学”那八年发挥了极大作用,港台出版这类书数量最多,每找到一本好书都让我“突飞猛进”,但动辄三、两百港币,轻易不能胡乱“投资”。
除此以外,“相书”的规则还能用在“相网”,32岁来美国后才学会上网,然后在网上了解到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还学会了做网上小贩......
所有这些,从来没有人教我,都是自学回来,别人听了感到很不可思议,我到觉得没啥了不起,这互联网和我一直以来的图书馆“玩具”没有区别,同样是我对什么感兴趣就去“玩”它,好玩就再深入些,唯一不同的是这互联网玩具更方便,玩起来更爽!
近日网友聊起整个家庭为自己孩子的“小升初”而烦恼,让我感到很诧异,以前认为高考才是关,没有想到现在竟提前到了小学升初中。
朋友问我是否应该用钱买好学校,我回答:“这要看家庭的财力,不妨可以把费用看作一项投资,把你孩子视为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所需投资占家庭基金的比例是多少?这个比例投入这个项目值不值得?回报率预计是多少?”
这比喻看似无理,但我认为,与其把孩子一生希望的重托交给学校及广遭非议的中国教学体系,还不如扎扎实实地培养他(她)的自学功力,只要把学习当成一个乐趣了,他们自己一定会学到老,况且,在全球信息无疆界的今天,知识、新技术的保鲜期已经越来越短,不同于我们的父母祖辈,我们大部分人一生中都要经历多于一个工作岗位的转变,能快速自学主动应变的能力才能让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
所以,周六日带孩子上图书馆,让他们培养自己去那里“玩”的习惯,在我看来比什么都重要。
但很不幸,朋友告诉我,北京图书馆“不让小孩”进去。匪夷所思!
更让我吃惊的是,小乖乖说他老家位于吉林一个教育先进县,现在已经升级为县级市,人口一百万,有公众图书馆,却不对外开放!学校图书馆的书只偶尔给学生看,却不允许学生借回家。
再边远的地方就更不用说了,最近SeeSunshine和美国几个华人朋友一道组建了美国密西根爱心传递慈善基金会,发起“让一个孩子有一本书”的慈善公益活动,希望为贵州威宁特困地区的六所小学捐助图书馆,如果您有兴趣,请点击这个链接。所有筹集到的资金都会在这个网页上登出来。
他们基金会刚刚成立,也希望多认识对国内慈善事业有兴趣或愿意出一份力的朋友,如果你对这个慈善组织有任何建议,请直接在他们论坛发贴。
很庆幸我成长在一个能够在图书馆随便借阅的环境,更感激家里从来不对我的学业及人生道路施加任何压力,他们给了我最自由自在的幸福童年,人生如此,无悔。
延伸阅读:
7岁“男子汉”《整理捐赠的书》
You're welcome!
现在的中国,对低收入家庭来说已经不是投资而是赌博,你见过为供孩子上大学而把唯一的住房卖掉的投资吗?这是赌博,家长期望以小博大,等孩子大学毕业靠他的收入翻盘。
唉 真是赌博呀 还不如拿去买股票
暴强
呵呵 那时候觉得这是最重要的
波洛并不比福尔摩斯故事精彩许多,不过,我也很喜欢看阿.克里斯蒂的书;
看到诗就掠过,这习惯我也有啊;
那时候中专分数线确实比普通中学高,所以说俺成绩还是不错滴:)。
社会自学那是每个人都经历的,但系统的书本学习还是有习惯的,到现在我都经常去图书馆。
呵呵 千万别做书呆子 要有自信
我们已经坚持信念,不与流俗为伍,继续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和实用能力。我们达成一致,上学的目的是为了不上学,求学的目的是为了求生。
北京的图书馆也有让少儿进去的,但是我家附近的北京图书馆(现称国家图书馆)却是拒绝向少儿开放的,就连成人也需要足够的“资历”才能办理那里的借书证。
恩 坚持 别向社会不良风气低头
现在的小孩真的很幸福
有那么多的书看
我小时候什么都没有
后来在图书馆做义工
老师允许我们随便借书
那是最快乐的时光了
呵呵 谢谢指正 改过来了
可说真的,这年头毕业生把文凭当作宝的都是些什么人,都是些800块一个月也都高估了的念书虫
有本事没文凭工资一样高呀,尤其IT行业,看个个都找不到人。
你这篇真令人辛酸,加上去上面作为延伸阅读了,谢谢
呵呵,颇有同感^_^
你也一个?
恩 就像自助餐 能吃更多
这就是我们中国落后的根本,来到美国才知道,这里每个“街道”都有自己的图书馆,有我们广州市级规模的1/4。
"图书馆" "书", 小时候多么希望有的东西.
"自学","独立", 是我一直以来成功的基础.
"中国式教育体系", 我想决策者也不知道怎么变好了.
人口大 难当家
呵呵 专科证俺也曾经一次性自考过8门 但速度太慢 要分2年才能凑完 俺放弃 为什么就不能让我一次考呢?比不上当初科举制度
其实小孩子一般都有好奇心,所以重要的是要保存这份好奇,填鸭式的教育往往把它毁了。
知道是阿姨失望了:)?
转化转化转化。。。。。。
是呀
俺以后多写写自己心得,不过我在这边没有上正规学校,只是在网上及去图书馆自己瞎学,不能代表大多数呀。
呵呵 俺是苦中作乐:)。
偶也是自学的
主要是初中时读了一篇陶行知的文章,之后就厌学乐
初中时在老爸书架上发现一本法律专业的逻辑学,于是自学逻辑学
初一偷偷练气功,自学
高中学校开basic课,偶自学,他们考试都抄偶的
高中毕业开始,去省图书馆、科技情报局混了几年
大学退学,自学网络,工作
什么都自学
现在要创业乐
自学营销ing
自学化工ing
难哦~
可是我们的教育体制缺没有丝毫改进的意思。
自学是最重要的了,我们自己需要的,基本上中国的教育是不教的,只有靠自己了。
我很少仔仔细细地看网络上的文章,垃圾太多,看到好东西也常常没耐心读了。
不过搞搞姐的杂碎言语还是很有意思的,因为好多地方跟我相近,观念、态度,特别看完这篇,嘿嘿,我也不用为放弃即将到手的自学本科学历而矛盾了。是不是咱们“七零”后都差不多?
昨天才有幸看到你的文章. 很好. 最近想做香港股, 希望能找到有好软件的劵商.蔼请问有无好的劵商推荐?
国家只有把教育者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提高国家的教育水平。素质教育也好,填鸭教育也罢。只有不惑的教育者,才能带领受教育者走出困惑的深渊。
最近想学习证券金融,找到了你的博客,感觉很好,我会一直关注的,谢谢你。
学习中~~~~~~~~~~~!
我也是70后生人,也是初中毕业后以优异的居绩考上财经类中专,也认为网络是金矿,里面有自己想得到的几乎全部知识,喜欢自学,专科以后就没参加学历考试了,不过最近发现MBA也能学到一些东西,因此准备报考,自学考过了CPA,这是我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自己的很多观点与看法都和主人比较接近,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和自己经验与喜好相似的同龄人,认识主人,真是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