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的电视节目中,我最喜欢看一个黑人主持人Oprah做的以她名字命名的妇女节目,她是美国家喻户晓的“明星”,在妇女中享有绝对影响力,而且因为拥有自己节目的出品权股份,令她成为“富婆”。
她没有子女,和“男朋友”几十年在一起生活,却没有结婚,因此她的巨额钱财成为她随心所欲救助弱者的强大后盾,加上她的节目号召力,几乎可以说成为一个每周5天导人为善的电视专栏。
她建立慈善基金救助全世界的人,因为她说:“我是地球人类的一份子。”以前见过她的基金“业务”扩展到非洲儿童教育及妇女生存培训,还有令我汗颜的中国儿童领养。
号召去中国领养儿童记得那次在节目中,专门播发了某个美国慈善机构在中国各地,尤其是边远地区孤儿院的电视录像,大量被抛弃的孩子因资源不足,得不到适当的照顾,部分因此而落下各种疾病,甚至死亡。
于是Oprah号召美国妇女:“到中国领养孩子,他们需要我们”。
所以各大中国城市飞机场里屡见不鲜的外国人,尤其是美国人推着个坐着个中国小孩手推车的联合家庭大潮,估计其中和她的推动也有很大关系。
尤其是我最近几次回中国亲眼所见,领养的家庭从当初以不育夫妇为主,已经上升为有孩子的家庭为主。上次去完北京,在广州回洛杉矶的途中,出机场排队就有对这样的夫妇,女的带着自己的美国小孩在等其他行李,男的一手推着过人高的行李,另一手推着手推车,排在我前面,看样子是为了提前排队。
不知道为什么,看着一个高鼻子蓝眼睛的家伙那样呵护一个中国小女婴(被领养的基本都是被中国人挑剩的女孩),我感到很内疚,仿佛那孩子是我遗弃的,辛酸得不知道怎么排解,只好帮他推推婴儿车,他还向我道谢
。
旁边一个黑人向他打听手续问题,说是自己经常去中国做生意,也准备顺便领养一个。听他们谈论领养中国小孩那种随意,就像咱们中国人在谈论买个新潮名牌手机或私家车一样的感觉:这是一定要做的事情。
号召救助“卡特里娜”飓风重灾区新奥尔良的灾民
今天又看Oprah节目,飓风过去了半年多,原来她一直未忘记这件事,除了答应自己捐出1千万美元,折合八千万人民币建立了一个名为Angel Lane的计划,在新的地方为部分灾民重建崭新住宅小区家园外,同时号召自己的观众向这些受灾家庭捐赠新家园的任何用品所需的钱,有意思的是,在捐赠列表的网页里,选项应有尽有,连篮球、足球、美式橄榄球等等都有(见下图),并不全是生活“必需品”。
在今天节目中,交付第一期12个家庭的房子里,不但家具,连锅碗瓢盘、罐头、食物等等应有尽有,连餐桌上的盐和胡椒面瓶都是满的。
(捐赠选项截屏)
美国人认为任何时候都应该保证个人的“尊严”,即使在最残酷的状态下,例如上次刚刚灾难发生时候,有灾民在某社区论坛上请求帮助,据称除了全家人身上的衣服及宠物,一无所有。
有人感动他们在紧急关头没有抛下宠物(注:美国人是强烈的宠物爱好者,大部分人视宠物为家庭成员),于是伸出援助之手前,还不忘了问这个求助者:你们衣服穿几号?喜欢什么牌子?你习惯的化妆品牌子
?你们的狗吃哪个牌子的狗粮
?!
很感慨美国有Oprah,还有大大小小如散落银河系的星星般的非牟利机构,但我们中国这方面的立法仍滞后,想做善事的人都没有办法简单快速注册牌照,名正言顺大张旗鼓的运作。
昨天看潘石屹的《世界上还有8.5亿人晚上饿着肚子睡觉》,就像他文中所说“不做善事,身上会分泌出让人焦躁不安的化学物质”,希望他那类名人,能呼吁政府早日通过慈善机构方面的立法,让注册成立非牟利机构象今天登记公司那么容易,名人们通过媒体曝光的机会,甚至是Blog,不但自己带头组织,还能运用影响力号召其他人也加入做善事。
到那天,中国需要帮助的人就有福气了。
(摄影:爱搞搞)
照片说明:听说洛杉矶属于火山灰地质,土地肥沃,不用施肥,只需浇水植物便疯长,所以路边随处可见不知名的花草。
但任何东西物极必反,这里生活的人很多都有严重的鼻炎,每到自己敏感的花盛开季节,总有人如重感冒般鼻涕不断,我还没有得,朋友说那是迟早的事情,不过有时候开车经过某些地方,总会莫名其妙连着打喷嚏不断,治鼻炎的药在这里是最受欢迎的,同学们如有祖传配方不妨倾销美国,一定比做Web2.0好挣
。
呵呵,是,去站着看好。不过那本书一边看还要一边想很多问题的。
是,可能美国人认为音乐和运动都是精神必需品:)。那花是不是茶花呢?
你提议的角度确实像是那回事,原来咱们中国人一早有办法为了自己了。
哈哈,你那个窝放了什么?我一过去就说要安装什么软件之类。
恩。
是。
好多人要招聘啊,呵呵。
是呀,能在城市出生真是很幸运,要多想想别人,看看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哪怕多写一篇文章、多拍一张照片也是值得的。
呵呵,我这2天比较忙,让你久等了,不好意思。 救助站之类可以上网搜索的。
哦,这样。听说每天早上起床洗个冷水澡可以增加体质,不知道有没有效果?
这种事情哪里都有万一,可是中国孤儿很多确实在美国得到了很好的生活,你说能为了个别案例就把一大帮孤儿的幸福断送了吗?
嗨,同学您有没有去孤儿院看过?现在不是谈论去哪里生活得“更好”的问题,而是能否生存的问题。
英文版的书就算了,我还是去书店里站着翻吧,效率高.书非偷不能读也.
另:在美国折腾和医药相关的东西,风险很高,没什么实力还是小心为上.
是不是美国人认为精神生活和运动也是生活的必需部分呢。
后面那张花中国也有哦,好像是先开花,后长叶子。
昨天报纸上还报道,银行超市里的希望工程,春蕾工程的捐款箱里全都是几分几毛的钱,少有几块的。但是看看寺庙里的功德箱全是几十上百的,少有50一下的,如果500一张的人民币发行了的话,估计里面只有500和100的了。
这反映出中国人的自私心态,捐助慈善事业是为了别人,捐给寺庙是为了自己。
http://blog.cnfol.com/zxar/articles/210151.html
我也要向她学习
多做善良的事情!
Pingback/TrackBack
普通人同样要去做,去相信.慈善是个行为而非数字.
[我们在找网站技术伙伴...请见blog]
大学当过学生会干部,因为助学贷款的关系,看到很多申请及自己亲自进行了调查(那时候比较严),现在想到还难受。
好博网中文目录编辑敬致
http://OkBlog.cn
中国人也不能太傻,应该在美国搞个监督机构的。
如果我是孤儿,还是觉得生活在国内更有安全感.
你的目录里面还有很多文章木有写呢
等待啊 等待